新闻快讯

“寻工学初心,品科学精神” ——工学院举办“工道论坛”暨工学文化节开幕式

2020-12-14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及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20年12月9日晚,工学院举办了“工道论坛”暨工学文化节开幕式。活动特别邀请到工学院四位获得“科学探索奖”的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成长及科研经历解读科技创新方法和科学家精神。他们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郭少军,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周欢萍,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主任杨越,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副主任宋柏。工学院院长段慧玲、党委副书记张婧、团委副书记刘芸芸出席活动。50余位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现场聆听分享、参与交流。本次活动由工学院2017级博士2班党支部书记张驰主持。


论坛现场

活动伊始,段慧玲院长作论坛启动致辞。段院长指出,以科技创新缔造新发展动能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新特征,作为北大工学人,有责任致力于“卡脖子”的重要问题,搞好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北大工学门成立110周年暨工学院重建15周年,在这样的重要时间截点,很有必要组织系列活动,共同深入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传承北大工学人的初心。她勉励各位同学勇担重任,矢志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段慧玲致辞

随后,获得“科学探索奖”的周欢萍郭少军、宋柏及杨越四位老师结合个人科研方向,围绕科学家精神,进行专题分享。

周欢萍首先结合自身历经本科、博士、博士后以及组建课题组期间的多段科研经历,向同学们生动诠释了惟有积跬步,方能致千里的科研精神。周老师以制作薄膜功能材料为例,当自己实验室不具备制备条件时,她会主动向其他实验室寻求帮助,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最终能熟练地制备出各种所需的材料。同时,周老师也勉励大家勤于创新、敢于创新,她对创新进行了独到的剖析,鼓励同学们从“未曾预料”的小细节中寻求灵感。周欢萍老师的精彩发言让同学们对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态度与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周欢萍(左上)、郭少军(右上)、宋柏(左下)、杨越(右下)专题分享

郭少军老师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出席了今年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科学家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他向大家介绍了与会经历,同时分享了自身关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科技工作总体规划的认识。他指出,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不仅要求全局创新,对于每个人而言,更需要在自身领域不断突破,敢于进行“原始创新”,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郭老师还总结道,未来科学应注重高质量发展,以高效为导向,用科技指导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此外,他还勉励同学们在科研中积极寻找目标及榜样,早日实现自身突破。

宋柏老师则以“选择”为主题,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科研道路上的几次重要抉择,勉励同学们在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时,能够不忘初心、勇于挑战。他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内心深处“曾经的梦想”,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做好准备为之努力与坚持。宋柏老师的发言让同学们对于如何做好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杨越老师结合自身在湍流领域的研究,向同学们阐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针对“如何从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这一问题,杨越老师提出,应当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研究有深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品味。此外,他还指出,应当注意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可以在低年级及高年级多个阶段对自身提出不同的要求。


圆桌座谈及同学提问

在四位老师分享过后,与会同学与四位老师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产学研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老师们新颖独到的观点,高站位的科研视野,给在场的同学们提供了关于未来科研道路的新理解与新认识。

本次论坛为初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指引了未来方向,为正在钻研课题的研究生提供了灵感、鼓舞了前进动力。工学人,北大魂,北大工学人将在新时代,乘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家座谈会精神的东风,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再创新高!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