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黄琳院士从事控制教育60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

2020-11-3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0年是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黄琳教授从事控制教育60年。11月2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工学院主办,“黄琳院士从事控制教育60年座谈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旨在回顾黄琳院士60年科研教育历程,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鼓舞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同时也对控制学科的教学、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交流和探索。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亚洲控制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郭雷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胡海岩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原清华大学自控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管晓宏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唐少强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秦化淑教授等等五十多位同行专家一同出席座谈会,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多位教师和黄琳院士部分已毕业学生也莅临会场。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系主任杨莹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龚旗煌致辞

黄琳院士生于战火年代,在病魔和流离的阴影中顽强成长,终成控制学林中一棵挺拔乔木;潜心治学、成果斐然,他以满腔热忱筑成学科基业,潜心奉献传道育人;动乱曲折之际,他在崎岖的科研之路上虽壮志难酬,仍勇担千钧。

研讨会伊始,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代表北京大学师生向黄琳院士致敬,并在致辞中称黄老为“北京大学控制学科和一般力学博士学科点的创建者,中国控制学界的拓荒者和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动乱中长成的爱国主义者,大半北大校史的见证人”,他表示,黄老学术造诣深厚,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前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育人不倦、桃李天下,真正符合习总书记对人民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的要求。发展新工科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升“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北大将努力传扬黄琳等老一辈北大学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形成更高级别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控制学科等新工科内容,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段慧玲致辞

工学院院长段慧玲随后致辞,回顾了黄琳院士的主要成就以及在北大力学发展、控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贡献。她指出,北大工学历史悠久,今年正逢北大“工学门”110周年,力学学科是工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为工学院四个“双一流”学科之一。黄琳院士在工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建议和大力支持,此前长期担任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大力学及工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段慧玲院长向黄琳院士致以真挚祝愿,祝黄老带领控制学科再创辉煌。


王金枝作报告

全程负责黄琳院士“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的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王金枝教授在会上作了“黄琳院士从事控制教育60年历程回顾”报告。她从求学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工作初期的黄金岁月、陕西汉中十年、改革开放后教学和科研活动和老骥伏枥、老有所为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介绍了黄琳院士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上的贡献。在中国的控制科学研究刚刚起步的阶段,黄琳已作为年轻的优秀学者崭露头角,他率先在世界上取得二次型最优的基本理论、极点配置定理等可写进教科书的成果,他为教学编写的两本讲义因其科学价值在五十年后仍被科学出版社决定正式出版,他培养的学生不多但在改革开放后为控制科学在中国的振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中十年,他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编纂线性代数应用理论讲义,后以《系统与控制中的线性代数》出版,被公认为影响了几代青年控制理论工作者成长的重要专著;改革开放后他积极推动中国的控制科学事业,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主持基金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重要成果,其中棱边定理被业界誉为里程碑式的贡献,出版多部专著。在耋耋之年,他成功将团队研究结合航天需求在髙超声速飞行器控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对飞行器控制器的设计和成功实现试验飞行起到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作用。他还主持科学院学部交与的“控制料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任务,团结和领导近百名控制前沿的专家教授出色完成了任务,并出版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黄琳院士一生热爱教育、兢兢业业,对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我国的控制事业均做出了杰出贡献,2013年,黄琳院士荣获了北京大学第三届蔡元培奖。同年因在控制科学上的贡献被选为国际自控联会士(IFAC  Fellow)。此外,他还自己捐赠资金建立了黄琳院士奖学金,目前已有5位博士生从中受益。 


黄琳院士作报告

随后,黄琳院士亲自作了一场题为“控制——技术科学之路”的精彩报告,主题围绕技术科学思想及其发展展开,以“从哥廷根到帕沙迪拉”为引,阐述了包括冯·卡门、钱学森在内诸多大家的技术科学思想,并论述了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之间的对比与关系:技术科学的特点在于务实思维,以“用”为目的,以实际存在的事物为对象,从实际出发、研究实际有用的问题;同时,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各自有发展空间的同时,应互相沟通促进发展。他还结合控制科学的发展谈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报告最后,黄琳院士还向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怎样培养出研究技术科学所要求的思维与习惯?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髙度评价,被认为是一次富于启迪性、有指引作用的报告。




与会者自由发言

在认真听取和学习了两个报告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发言。郭雷、胡海岩、陈杰、管晓宏四位院士率先发言,一致肯定黄先生的科学成就和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唯真求实、矢志创新的科学精神,并从自身成长不同角度谈到黄先生对他们的影响。郭院士从主持重大基金项目做出重要成果、长期担任关肇直奖评审主任立下公正透明的规矩和承担“控制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三个方面阐述了黄琳院士为推动我国控制事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胡院士对黄琳院士的学术报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对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很好的阐述。他谈到黄先生所著的线性代数著作对他事业的重要影响,对黄先生能在逆境下宁静致远、潜心治学十分钦佩,他最近又认真研读了黄先生六十年代所写的重要文章,看到黄先生二十多岁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其中仍有一些需细加领会的地方,期待黄先生即将出版的五十年前的著作能有更多的诠释。陈杰院士以一个事例说明黄先生一贯认真做事低调为人的风格: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胡校长邀请黄先生作学术报告,中央电视台得知后表示希望全程录像以便宣传,黄先生坚决表示不同意宣传,但同意北理工为教学需要自行录像留作资料,那天报告在礼堂举行,座无虚席。管院士当年曾在清华聆听黄先生讲线性代数课,他回忆道,当时的清华领导已认识到培养研究生的数学理论水平不足而又苦于在清华无人可以承担此重任,只好请黄先生出马。他认为对于清华走向现代控制的研究,黄先生的授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又表示自己现在正在主持系统工程发展战略研究,黄先生六年前对控制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做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与黄先生相识共事已有近六十年历史的秦化淑教授亲切地回忆在各种情况下与黄先生精诚合作的往事,表示在老一辈科学家关肇直、杨嘉墀、屠善澄等人心中,黄琳一直是“有思想,有理论,敢说话,能创新”的有为青年。在她讲线性系统课与黄先生讨论时,黄先生指出“要讲好线性系统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几何上的直观和线性代数的工具,三者缺一不可”,这一精辟见解使她印象深刻。毛剑琴教授是黄先生早年的学生,她曾因故无法完整听完控制理论课,后来黄先生给了她讲义,指导她进一步学习;在她毕业后工作中碰到的控制问题只要请教黄琳先生都能得到认真满意的回答,她表示,黄先生对她来说真是“终生为师”。孙常胜教授原本也是北大数力系的学生,因为时代运动失去了做黄先生学生的机会,后到北大来讲调节原理课用的就是黄先生六十年代编的讲义,后又认真阅读了黄先生编的最优控制讲义,他作为见证人高度评价这两本讲义的学术水平,认为是传世之作。

来自北航的霍伟教授是髙为炳院士的博士生,因到北大听黄先生开设的线性控制的几何理论课,与黄先生联系增多,在北航控制理论与工程博士点面临危机时,黄先生立即应邀在几无报酬的情况下到北航工作帮助指导,并带领他们与北大团队联合申请基金。霍伟教授激动地说:“人们常说锦上添花的事容易做,而黄老师对我们做的是雪中送炭。”

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当年是中科院系统所的博士生,攻读博士期间,他不仅来北大听黄先生的课还一直参加黄先生主持的讨论班。座谈会上,他专程带来经塔尔寺活佛点化过的哈达敬献给了黄琳先生。作为黄琳先生的博士生代表,在航天再入返回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胡军最后发言,他当初到北大来师从黄老师读博,是因为他在清华本科毕业后到航天部门工作,发现很多挑大梁而又理论底蕴深厚的人均来自北大数力系,其中很多是黄老师的学生。他深情地回忆在北大求学的经历,指出黄老师渊博的知识、深遂的科学见解使他终生受益。

多位参会者都从自己成长的经历畅谈了黄先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他们纷纷表示,黄老师身上体现的唯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黄先生对中国控制事业的重要贡献始终激励他们努力前行,并向黄先生送出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

会议最后,黄琳先生对大家的到来深表谢意,表示自己能做出一点成绩源于北大数力系学术包容的环境,并以王肇明老师为了支持他研究最优控制,特别托家人从苏联买来庞特里亚金的原著送给他,使他成为当时国内极少数能看到这一开山之作的几个人为例。他对当时力学界并不认可控制是力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下,北大一般力学教研室所提供的包容环境深表谢意且终生难忘。而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只是做到信守一生“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原则。

至此,历时近四小时的座谈会圆满结束。


座谈会大合影

 

后记:

座谈会期间,记者对黄琳院士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询问他数十年来与控制理论结缘并为之沉醉的感想。黄琳院士最初接触控制理论是在1956年2月,当时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讲授“工程控制论”,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抽调了15名学生作为第一届一般力学的学生前往听课。正在数学力学系读大学三年级的黄琳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与钱学森第一次相见,“当时我们十多个学生坐在一群大学老师中间,听得津津有味,整整半年多,让我深深地被这么一门‘有用’又‘好玩’的学科所吸引。这门课就注定了我一辈子搞控制科学。”时至今日,对于记者的提问,黄琳院士依旧用了这两个词来概括他钟爱的这门科学——“有用,好玩”!

黄琳院士对后辈学人、学子的诚挚寄语:

“做科研,必须喜欢科学,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老想着享受,想着能拿多少钱、分多少房子、拿到什么位置,这样动力就偏了。对科学要有一定的着魔,要有责任感。当然个人发展也很重要,因为(时代不一样了)不能像我们当初一切只从工作出发。个人的事情也要考虑,但首先科学没有献身精神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