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悦广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eiyg@pku.edu.cn
个人主页:



学历


1989.9 – 1992.7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4.9 – 1986.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工程力学硕士学位
1978.2 – 1982.1  西安科技大学力学师资班力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6.11至今: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2007.05- 2007.07: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USA, 客座教授
2002.08- 2002.1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 USA, 客座教授
2000.08- 2001.03: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USA, 客座教授
1998.08- 2016.1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5.01- 1998.08: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USA, 访问学者、博士后
1992.07- 1994.1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

 

获国家科技奖:

1.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成果名称:“固体的微尺度塑性及微尺度断裂研究”;
2. 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成果名称:“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
3.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四。成果名称:“裂纹顶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和断裂准则”

 

获得荣誉:


201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2,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2,中国科学院国际团队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0,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09,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08,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2004,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9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8,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5,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1994,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学术组织兼职:


自1998年起, 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自2002年起, 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自2010年起, 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自2000年起,担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荣誉兼职:


《力学学报》,主编;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副主编;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编委;
《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编委;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编委
清华大学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浙江大学省软体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与宇航部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重庆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部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


1 固体的跨尺度力学;
2 材料微尺度力学理论、实验和尺度效应研究;
3 微米/纳米厚度薄膜脱胶及失效的机理研究;
4 离散位错理论和方法研究;
5 微尺度力学反问题;
6 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及应用研究;
7 裂纹起裂及扩展的弹塑性断裂准则研究;
8 固体材料结构的弹塑性失稳研究;等等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998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微系统中的力学问题”,主持。
执行期:1999年—2002年,经费:200万元。
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材料微尺度力学试验和理论研究”,主持。
执行期:2000年—2004年,经费:80万元。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材料强度及灾变的跨尺度力学研究”,主持。
执行期:2008年—2014年,经费:1100万元。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材料纳米力学行为的连续与准连续表征理论和方法研究”,主持。
执行期:2010年—2014年,经费:200万元。
2011年:中国科学院国际团队项目:“材料强度及灾变的跨尺度力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执行期:2012年—2016年,经费:600万元。
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纳米973):“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新原理及精细表征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执行期:2012年—2016年,经费:2400万元。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考虑离散与连续关联的跨尺度方法
及对先进材料变形机理的表征”,主持。
执行期:2015年—2019年,经费:400万元。

 

代表论著:


【1】Wei YG,Hutchinson JW. Steady-state crack growth and work of fracture for solids characterized by strain gradient plasticity;Journal of Mech. Phys. Solids, Vol.45, 1253-1273, 1997.
【2】Wei YG,Hutchinson JW. Interface strength,work of adhesion and plasticity in the peel test.Int. Journal of Fracture, Vol.93, 315-333, 1998.
【3】Wei YG, Xu G, A multiscale model for the ductile fracture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Vol.21, 2123-2149, 2005.
【4】Wei YG. A new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o fracture analyses.Eur. J. Mech. A/Solids, Vol.25, 897-913, 2006.
【5】Cao AJ,Wei YG, Mao SX.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face-centered-cubic metal nanowires with twin boundari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90, 151909, 2007.
【6】Wei YG;Zhao HF, Peeling experiments of ductile thin films along ceramic substrates --Critical assessment of analytical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 Structures Vol.45, 3779~3792, 2008.
【7】Wu B, Liang LH, Ma HS,Wei YG, A trans-scale model for size effects and intergranular fracture in nanocrystalline and ultra-fine polycrystalline metals,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Vol.57, 2–7, 2012.
【8】Liang LH, Li XN, Liu, HY, Wang YB,Wei YG, Power-law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and failure of ceramic coating systems under three-point bending,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Vol.285, 113–119, 2016.
【9】Wang GR, Dai ZH, Wang YL, Tan PH, Liu LQ, Xu ZP,Wei YG,Huang R, Zhang Z, Measuring interlayer shear stress in bilayer graphen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119: 036101, 2017.
【10】Ma HS, Hu GK,Wei YG,Liang LH, Inclusion problem in second gradient elasti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Vol.132, 60–78, 2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工学院,邮编:100871
E-mail: weiyg@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