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工学院在第二十届北京大学“挑战杯”竞赛中再捧优胜杯
2012.10.07
     6月1日晚,北京大学第二十届“挑战杯”系列赛事、第九届“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颁奖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工学院同学在两项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再次捧得“优胜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工学院院长陈十一教授出席典礼并发表讲话。
 
     陈院长在讲话中对在各项赛事中获奖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了祝贺,并鼓励广大师生继续在学术科研领域勤奋努力和顽强拼搏,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一直以来,工学院对学生科创活动十分重视并给予了很多支持和指导。在近年来的挑战杯竞赛中,工学院已经连续十四年荣获团体奖,连续第五年捧得“优胜杯”。本届“挑战杯”竞赛中,工学院共收集到35篇作品,其中包括自然科学论文26篇,发明制作类作品9件。通过院内答辩被推荐入围校级复评的4件作品最终获得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挑战杯”正赛得分为全校最高。今年工学院在“挑战杯”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数量也比往年有大幅提高。
 
     “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已经举办了九年,工学院学生在历年的竞赛中均获得奖项。工学院在本届比赛中也获得团体三等奖。
 
     希望工学院的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附第二十届北京大学“挑战杯”竞赛获奖名单:
工学院:团体二等奖(优胜杯)、优秀组织奖
优秀指导老师:席建忠、米建春
 
“挑战杯”正赛:
特等奖:
通过细胞自组装芯片筛选基因组规模的miRNA发现miR-23b可以作为抗癌分子         张函槊
工业烟气中超细颗粒物PM2.5的团聚技术         杜诚
一等奖: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的空心磷酸锰纳米颗粒   余靓
二等奖:
利用高炉渣与粉煤灰制备矿渣纤维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赵大伟
辐照下金属晶界处氦泡的形成与分散行为的研究     李小乖(基金作品)
废气再循环过程中CO2对火焰传播的影响         赵宇(基金作品)
三等奖:
一种智能动力膝下假肢         袁克彬
残余界面应力对粒子填充热弹性纳米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黄汝超
使用软毛覆盖减阻的实验研究     牛骏
石墨烯量子点掺杂的BN sheet体系电子结构以及磁学性质的调控         阚敏
 
“挑战杯”跨学科竞赛:
一等奖
校园减速带对自行车通行与道路空间利用的影响分析——基于路径选择与决策模型         吴鑫
二等奖
使假肢具有感觉—基于足底压力和关节角度的感知替代系统         王雪刚
三等奖
农村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模式探究——以湖北当阳为例     周乐
 
 
另附第九届“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成绩:
工学院:团体三等奖
 
二等奖:
孙天佑    李小乖    刘燕妮
张蕴驰    郑方毅    黄超宇
李  翔    毛亦心    何鹏宇
李  程    黄宏鸣     
三等奖:
孙文跃    刘英杰    于琳洋
马  骏    朱盈盈    陶  然
曹  杨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是校内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现已成为北京大学影响力最大的学术奖项。近年来,每年都有三百多件作品参加评审,这些作品包括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发明制作三大类,经过院系初评、校级复评和决赛答辩三个环节,最终评出特、一、二、三等奖。部分优秀作品将报送参加首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为顺应近些年来跨学科领域研究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满足北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需求,自第十七届“挑战杯”起,“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联合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开始举办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北京大学“挑战杯”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于“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的一项赛事,是北京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的“挑战杯”竞赛团体奖分数计算方法为挑战杯竞赛(即“正赛”)取得最好成绩的两件作品得分,加上跨学科竞赛全部获奖作品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