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双创十载,引领未来” ——北京大学第十届“施耐德”杯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
2023.03.22

“双创十载,引领未来”。2023年3月19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施耐德电气杯”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

合照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进一步宣传“双创”理念,加快培养适应于新发展格局的“双创”人才,促进在校学生关注“双创”、参与“双创”,在北京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北京大学工学院自2012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大赛,2015年更名为创新设计大赛,并于2019年正式启动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十年的发展,“创赛”参与学生人数逐渐增长、赛事影响力日益增大,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校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之一。

宋洁主持大赛

本次赛事得到校外广泛关注支持,一批特邀嘉宾出席大赛: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长安,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刘春哲,中信科信公司项目经理朱银生,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项目执行中心兼质量与客户满意中心高级副总裁富耀宗,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事务与可持续发展部总监韩文秀,北京万学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锐,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客户孵化总监、创新孵化中心主任崔树强,英诺天使基金执行总裁李鸿艳,北京谛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常炜熙。学校领导对赛事密切关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宁琦,共青团中央常委、校团委书记户国栋,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工学院党委书记宋洁,工学院副院长王启宁,工学院副院长张通,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威,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校团委学术科创部、权益部部长贺凌,工学院团委书记步晓光等嘉宾和老师出席决赛现场。

宁琦致欢迎辞

宁琦向大赛致欢迎词并指出,“创赛”十年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行的十年,我们以日新为道,紧密对接党和国家祖国事业中各个关键点、重难点,不断更新迭代组织模式,将创新创业大赛领上更高平台。在越来越宽广的平台上,希望北大学子继续秉承“学为家国梦”的务实初心,迸发更多好创意、金点子,增添创业的勇气和毅力;期待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心北大“双创”工作,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双创”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发展。

王昆致辞

王昆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正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要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这是因为创新是自主的保证、发展的动力、品质的追求,只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双创”小微团队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高校走到产业,向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才能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富耀宗致辞

过去三年,施耐德电气公司对创新创业大赛高度关注、鼎力支持,为赛事的顺利举办做好资源保障。富耀宗在致辞中指出,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合起来,施耐德期待与北大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卓越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伟大力量。

三年来,施耐德公司一直赞助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为创新人才培养、创业项目孵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感谢施耐德的长期帮助,张通和陈威向施耐德公司颁发 “创新创业大赛发展伙伴”纪念牌。

张通、陈威向施耐德公司颁发“创新创业大赛发展伙伴”纪念牌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十年间北京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创业成果,他们中有一批典型已经深根发芽,以燕园为起点向着社会的广阔天地奋勇进发,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大赛预热环节,赛事邀请到“创赛”十年部分优秀项目和创新创业先锋群体回到最初的“赛道”、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创新创业优秀代表熊明磊、胡运兴、郭虎、杨扬、李卯、赵亚冉上台讲述

诞生于北大工学院的博雅工道团队集水下装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水下作业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体,已有成熟产品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众多国家重大活动。华纳创新团队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优势,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和解决方案,已领跑多个细分市场。载诚科技团队致力于柔性纳米导电电极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现已申请多项国内外专利并有效落地,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炎黄国芯团队专精于航天芯片研发,在宇航和特殊领域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逐步使中国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金羽新能团队秉持“科技创造社会价值”的理念,聚焦新型电池技术前沿,协同上下游及高校院所,全力把技术转化为新能源产品,让更多人享受清洁的能源。未名拾光团队是专注于生物基创新原料研发及生产的科技公司,以极致的科研创新为驱动力,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表彰“创赛”十年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先锋群体,柳长安为博雅工道、华纳创新、载诚科技项目颁发“创新创业大赛杰出成果”纪念杯,户国栋为炎黄国芯、金羽新能、未名拾光三支团队颁发“创新创业菁英”纪念杯。

柳长安为优秀项目颁发“创新创业大赛杰出成果”荣誉称号

户国栋为优秀团队颁发“创新创业菁英”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创业大赛启动在即之际,刘德英、刘春哲、朱银生、王启宁共同启动了今年的创业大赛,动员北大青年学子投身参与,为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刘德英、刘春哲、朱银生、王启宁启动创业大赛

大赛预热环节结束后,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激烈角逐挺进决赛的7个优秀项目,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展示,从产业分析、市场需求、创新观点、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各自项目做了全面专业的介绍。

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团队针对化工企业安全问题,以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GIS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健康感知系统团队融合了机器视觉、超精度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心理学等相关技术,在智能车载、医疗等领域成熟落地。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设备预测性维护团队聚焦于工业设备运维领域,基于AI算法和联邦架构打造全链路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算法体系,同时提升数据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团队通过快速调制和传输转化算法,实现高速通信、深海通信、加密断电传输的无线双向通讯,致力于打破水下无线光通信这一“卡脖子”技术。油侠油烟管道干冰清洁机器人融合机器人+AI+5G+大数据先进控制技术,实现油烟管道清洁的全程数据化和可视化,解决了餐饮油烟管道清洁行业污染、人工高危作业、检测困难等难题。多用途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团队基于仿生原理和折展机构理论,突破了航行器跨越水下-水面-空中不同介质的多项关键技术,在军用和民用场景都具有广泛用途。光场AR-HUD的创新与应用团队设计了一款高光学质量、实时动态融合的车载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产品,不仅取代了传统仪表盘的全部功能,还可在道路前方投射出实时的AR导航信息,给驾驶者更好的体验。

参赛选手答辩及评委提问

评委和嘉宾们从科学性、创新性、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提问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答辩现场掌声阵阵,高潮迭起。比赛最后,富耀宗和张锐作了点评。富耀宗表示,从企业的角度看,今年是非常好的一届。本届大赛相对往年作品在市场、商业化上明显有更深的理解,所有的创新都考虑到了产学研的结合,虽然由于时间限制部分项目的讲解有些仓促,但项目展现出的新技术一定会促进行业、社会的进步。张锐表示,北京大学是最充满创造力的平台,这些项目中展现了北京大学同学们学以致用的优秀特质,凸显了同学们“顶天”的创新精神和“立地”的实干精神。从油侠机器人到跨介质航行器,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要依靠这样的学生、老师、项目,从而在灿烂的星河中穿越星辰大海、创造新的传奇。

嘉宾点评

经评委打分、合议讨论等环节,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健康感知、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设备预测性维护三个项目获三等奖;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油侠油烟管道干冰清洁机器人两个项目获二等奖;光场AR-HUD的创新与应用获一等奖;多用途水-空跨介质航行器获特等奖。在热烈的掌声中,评委和嘉宾代表向获奖队伍颁奖并合影留念。

颁奖典礼

合影留念

十年前,一颗创业教育的种子培植在北京大学专业教育的厚土中——从工业设计大赛到创新设计大赛,沐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雨中,这颗种子发芽、生长为校内旗舰活动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俨然已经成为北大学生“双创”文化的策源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创赛”十年以来,多个获奖创新创业项目走出校园、迈进市场,通过高水平的产学研转化,以智慧赋能行业、以变革创造未来。北京大学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是驻足回眸、是极目远望,在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上,“创赛”愿建设更为宽广的平台、与“创客”携手“温故启新”,助力更高水平创新创业事业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