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工学院院友返校活动之——“爱我工学”五四主题作品征集选登(一)
2014.06.17

2014年春夏之际,为配合北大建校116周年校友返校活动,同时也为明年工学院重建十周年做准备,工学院院友会组织了院友返校系列活动,邀请工学院友重返燕园。众多院友携亲友回到母校,重温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院友返校活动,是“青春、传承、筑梦、启航”主题系列活动的序幕,随之而来的一组组音符都将为工学十年添加注脚,奏响恢弘乐章。

博雅塔下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未名湖畔的天光云影,日暮斜阳……这是所有北大人抹不去的记忆,割舍不下的时光。从3月初开始,工学院院友返校活动就以 “爱我工学”五四主题征集拉开序幕,向院友征集记录在院时光为主题的作品,形式包括文稿、书画作品、学院院歌、诗歌、视频、老照片、微电影等,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广大院友的积极响应和正面评价。最近,我们就将从来稿的作品中择一部分,分期登载,以飨读者,亦向北大工学人的青春传说致敬,展示传承不息的工学精神,与才华灵气火花碰撞而奏出的交响——

 

给北大工学院题词和献文

凌德海

今年是北大工学院成立十周年,我作为一个北大毕业后离校已经半个世纪的老校友,或者说是北大工学院的先辈,想谈谈自己亲身经历和见证的历史,给北大工学院题词和献文,以表达我对传承北大精神的关切和对北大工学院创办世界第一流大学的期盼和祝福。

我对北大工学院的题词是:“爱国、为民,求实、创新”。这里“爱国为民”是北京大学的老传统,“求实创新”是北大工学院的新追求。

我对北大工学院的献文是我在北大毕业以后,追求“求实创新”,到科教单位工作,完成的科学论文,包括干扰定理,积分展开定理和质量迁移定理。我建议,把这些定理编入工学院的教科书中,并请北大工学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北大学子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引领开展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北大人也做出了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伟大事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北大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奉献。

回顾50年代,我在江苏省扬州中学读书时,扬州中学治学严谨、学风良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努力学习、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担任班级社会工作,参加团组织,历次被评为校优秀生,并荣获奖学金。当时,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是,有一天能从扬中的“树人堂”下(注1)来到北大的未名湖旁,进入北京大学校园读书。

在中学毕业前夕,我读了科学前辈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力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看到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便想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当时北大为适应国家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面向高速飞行器,设置了力学专业。由于我的数理基础比较好,有幸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攻读数学力学系一般力学专业。

走进北大校园,我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活动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大学期间,教室、图书馆、未名湖是我经常出入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我和同学们也到工厂、农村劳动锻炼,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和疾苦,看到他们勤劳、朴实等许多优秀品质,便想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广大人民奉献才有意义。

马寅初是我的第一任北大校长。他作为经济学家,勇敢地在国民经济“大跃进”的乱局中,提出了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平衡论”;在国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失调的情况下,提出了“人口控制论”。我特别欣赏,钦佩他的学识渊博和政治勇气;入学后,在一次大会上我亲眼见到了他。会上有人用“中国人多、热气高、干劲大”批判他的“人口控制论”,说是马尔萨斯人口论。当时,他是全国人大常委,在

北大毕业留影

这个召开的批判会上,他坚定的面对大家说:我这个“马”,是马克思的“马”,不是马尔萨斯的“马”;别人说把我批得“体无完肤”了,我说是“把我批得心广体胖了”。看到以马寅初为代表的北大人,在学术上忘我追求和坚定捍卫真理的精神,我为之倾倒。

在北大求学期间,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我忘我地学习,特别热爱钻研数学、力学和控制理论,如为哥德巴赫猜想、四色定理冥思苦想,找数学大师去研讨;学习星体演化和航天动力学;钻研控制理论和最佳化技术。每逢节假日,人们不可能在休闲娱乐场所看到我,因为我通常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为了学习德文原版“共产党宣言”,甚至去西方语言文学系听德语课。当时,我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必须利用宝贵的在校时间,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作最大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在北大除了平日学习和计划内的实践活动,我还按照党团组织的需要,担任了学校广播电台的业余编辑兼记者,做了四年多宣传教育工作。这些社会工作,也给我极大的锻炼,增强了爱国为民的思想理念,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为日后从事各项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大毕业前夕,我抱着“求实创新”的情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了众多留京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去高寒地区的哈尔滨军工学院参军任教。

军事工程学院是在毛泽东主席亲切关怀下,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技术院校。毛主席在建校训词中写到:“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义……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是必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能忘记的。”

参军后,我受到了良好的军人教育,去沈阳军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连队当兵锻炼10个月,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经历。在干部下连当兵锻炼期间,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紧急集合;一起在林海雪原拉练,行军800里;一起去呼伦贝尔草原抢险、救灾等等。 在哈军工的教学工作中,我跟学员同吃、同住、同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过空军工程系和导弹工程系的三个年级共六个班学员,我比他们年长几岁,上课是教员,下课是战友、朋友。在团结、协作的环境中,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中共同成长。这些学员毕业以后,有相当一些人担任了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职务,也有不少人战斗在尖端科技的前沿。

在宇航会议中的合影

随着全军院校调整和科教创新,我随学院内迁长沙,参加了创建国防科大的前期工作和正常的教学工作。我密切关注世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大国的太空计划,钻研国外在该领域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大系统和复杂巨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技术,最优控制理论和航天轨道优化技术以及空间飞行器的制导、控制技术等。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的教育,不仅让我成长了爱国为民的精神,还给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使我能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为此,我获得原解放军三总部授予的《从事国防教育二十年》荣誉证书,原国防科工委授予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和证章,国防科技大学授予的《优秀教学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论文“干扰定理和积分展开定理,及其对航天制导中的应用”(注2),使我有机会作为中国宇航代表团的成员,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宇航会议。还有些学术成果(注3)、(注4),突破了国外的专利,已在我国的航天工程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与北大校友的合影

我取得的另外两项研究成果,一是系统生长模型和群组综合决策法;二是质量迁移定理。其中“系统生长模型和群组综合决策法”,曾应邀去工业部门有关单位多次讲学,可应用于投资战略和经费分配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发展战略中的应用”,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学术会议。该学术论文的英文稿,被国际有关学术会议接纳。“质量迁移定理”(注5)是一个与空间飞行器控制有关的基本理论,它的工程上的应用尚待开发。我个人觉得这几项学术理论成果,特别是三大定理应该写入北大工学院的教科书中,这就是我对北大工学院的献文。

80年代,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朱光亚倡导下,在北京某部队创建了系统工程研究所。我被应聘作为研究员参加工作,从事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和系统综合问题的定量分析研究。在从事多年研究工作中,我领导和参加了若干重大科研项目,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先后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和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这些研究成果没有一项是可以靠个人单干完成的。除了个人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依靠领导与专家的结合,依靠专家群体的力量,依靠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是4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出生在抗日战争的风火中,成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就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经历了中国和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过工、农、兵,成为教授、研究员和部队老干部。今天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寻强国富民中国梦的时代,回忆自己求学从军的半个世纪,为国防科教事业做出了贡献,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增添了我对北大母校教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北大工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我对北大工学院题词,并把有创新的论文奉献给北大工学院。我希望北大工学院传承北大“爱国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努力“求实创新”,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注6)。           

 

注解:

1、“树人堂”扬州中学的大会堂,一幢五层高楼,它是扬州中学的标志性建筑

2、Perturbation Theorem Intergral Expation Theorem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Guidance 第十四届国际空间技术与科学讨论会(东京)1984年

3、有关摄动制导的一个干扰定理,中国宇航学报1981年1月第一期

4、积分展开定理及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3年度第三期

5、质量迁移定理,国防科技大学论文报告资料,编号:82-3036

6、关于海淀区加强科教创新的建议2013年10月

 

工学人档案:凌德海,1940年7月生,扬州市人,1958年毕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1964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被分配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军任教。后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88年调北京解放军某部系统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

在哈军工任教期间,培养过哈军工11期、12期和13期六个班学员,其中有一些人现在已进入党和军队高级领导岗位。

在国防科大工作期间,从事教学和科研,获得过原解放军三总部授予的《从事国防教育二十年》荣誉证书,原国防科工委授予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和证章,国防科技大学授予的《优秀教学奖》。在学术研究方面,先后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宇航学报和国防科大学报等上面发表10多篇论文,其中两篇论文为国际会议接纳。

在系统所工作期间,从事发展战略研究和进行系统综合问题的定量分析,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先后获得全军和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40多年,为我国国防科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工之道

——“爱我工学”学院院歌征稿

 

梦溪①书记,谁见古人修月斧;

天工②笔录,人传来者上天梯。

昨日创系,未名湖边迎芳草③;

今朝建院,周公④阶下待英豪。

工之道,实为本,君不见,悟物穷理平生意。

工之用,新为上,君莫忘,改天换地百岁心。

一代中国梦,相期好生息;

吾辈工学人,匡时宜努力。

一代中国梦,生生无穷息;

吾辈工学人,时时宜努力。

 

注释:

①《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②《天工开物》,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③芳草,比喻人才。

④周公,指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创系主任周培源教授。

 

工学人档案:陈星如,北京大学工学院2012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E-mail:1200011069@pku.edu.cn。

得知“爱我工学”征集各种形式作品之后,陈星如借古风词韵,作了这首工整雅致而不失壮志豪情的《工之道》词,以少年雄心、追梦不息为蕴意,题献给了在悠久传统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中的工学院。陈星如同学还特地附上了曲谱,可歌可咏,字里行间体现着工学学子不居人下的博学与才华。

 

作者的话:

清明前一天,无意中看到了学院主页的征稿通知,倏忽之间,突然有了投稿的念头。身为工院的女生,在写作这一方面,多是有感而发,以我手写我心。自己写的院歌,语言和技巧方面难免欠缺,但是包含着一个“工学中人”身处其中的爱和理解,以及面对未来许下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