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周培源书院师生赴长沙访学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2025.11.21

为深化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加强高校间育人经验互鉴,北京大学工学院周培源书院师生于2025117日至9日访问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开展访学交流。此次交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旨在共同推动力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年117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本科生学院)周培源书院师生赴湖南长沙,前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地开展为期三天的访学交流活动。带队参加的老师包括:工学院(本科生学院)党委书记陈威、周培源书院首席教授王建祥、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系副主任荣起国研究员、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王勇教授、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丁陈森研究员、工学院(本科生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瑞石、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王翔雨。

11月8日上午,周培源书院师生来到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师生开展学术交流。交流会由该学院侯淑娟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喜东教授致辞,他回顾了学校“实事求是”的治学传统,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王建祥教授感谢两校师生对此次活动的积极响应和周到接待,介绍了北大工学院与周培源书院的发展概况以及人才培养理念,并强调书院国内首次访学,就来到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具有重要意义。致辞结束后,刘喜东书记向王建祥教授赠送了岳麓书院学规。全体与会师生在学院楼前合影留念。


周培源书院师生与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合影

在学术报告环节,荣起国研究员主持了北京大学师生的学术报告。丁陈森研究员以《小样本低算力的工程可行可信智能分析设计算法》为题,介绍了团队在降低模型生成时间与计算复杂度方面的创新成果。2022级本科生王煜沣在报告《壁面温度对斜爆震燃烧室流动特性的影响》中,系统分析了壁面温度变化对燃烧室流动参数的影响规律。2022级本科生詹辅晟以《Perfectly Matched Layer for Internal Gravity Waves》为题,汇报了其在改进完美匹配层算法以提升重力波模拟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师生学术报告由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副主任肖厦子教授主持。陶勇副教授在《多级蜂窝材料力学性能与理想吸能特性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混合型多级四边形蜂窝在面外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和吸能性能。王煜副教授在《拓扑磁结构的多场耦合动力学调控》的报告中,介绍了斯格明子这一概念以及研究成果。2023级博士生雷鸣做了《量化屈服各向异性以设计弹塑性各向同性力学超材料》的科研报告。在休息环节,来自三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交流,互相探讨,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

湖南大学师生学术报告由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力学系副主任韦凯教授主持。彭神佑副教授做了以《晶体中典型界面的变形机理和强韧化关联》为题的报告,揭示了金属材料典型缺陷微观变形新机理以及与宏观强韧化力学性能的关联。22级本科生周靖堂、高鸿隽分别做了《浮标用磁力双稳态波能转换器设计与能量捕获特性研究》、《基于原位 SEM-DIC GH2036 合金疲劳小裂纹扩展行为研究》为题的科研报告。

丁陈森研究员作报告


王煜沣同学(左)詹辅晟同学(右)作报告


学术报告环节结束后,侯淑娟教授、王建祥教授对三校师生展示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报告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周培源书院师生与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师生互赠礼物并合影。


11月8日下午,周培源书院师生来到岳麓书院参观。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大学的重要办学渊源。讲解员介绍了书院大门、讲堂、文庙、半学斋等建筑,老师和同学们认真聆听,为岳麓书院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发展历程感到赞叹。

周培源书院师生与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在岳麓书院合影留念

参观结束后,岳麓书院、周培源书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召开了书院-学府人才培养座谈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杨代春副教授主持座谈会,他简要介绍了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传承与发展。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从哲学与美育相融合的视角,分享了传统书院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陈威书记在介绍北京大学工学院发展历程时,将话题引向了新时代的育人使命。他指出,周培源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当前书院正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王建祥教授赞同陈威书记的观点;他介绍了周培源书院的育人理念,特别强调了人文素养在培养杰出科学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周培源书院要借鉴国内外书院的长处,尤其要汲取岳麓书院蕴含的中华教育精髓,书院的国内首访选择岳麓书院别有深意。荣起国研究员从历史维度阐述了对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理解;王勇教授则结合自身经历,畅谈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对其学术生涯的激励。整个座谈会气氛轻松而热烈,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描绘新时代书院育人的美好图景。

陈威书记发言


书院-学府人才培养座谈会会后合影留念

11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周培源书院师生来到中南大学访问和交流,师生们首先来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南大学“问渠长廊”,与中南大学师生联合开展《沁园春·长沙》百年纪念诵读活动,受到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书记李磊教授等师生的热情接待。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系主任侯文崎教授主持交流活动,李磊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沁园春·长沙》是穿越时空、激励一代代中国青年的精神火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巍巍巨轮的壮阔征程。他勉励两校师生以此次诵读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以到中流击水的奋斗姿态,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王建祥教授代表书院致辞,他感谢中南大学师生的热情接待,表达了对中南大学校风的高度赞赏。王建祥表示,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一代代中国青年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始终不变,希望同学们从诗词中吸取力量,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在中南大学成娟阳副教授的带领下,师生品读《沁园春·长沙》,成老师对诗词意象进行了独到解读,从新的角度让师生们体会文学之美与科学之理的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一次跨学科的思维启迪。正如王建祥教授在感言中所说:成老师的讲解充满形式上的美、文学上的美与科学上的美,蕴含着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力量,让人深受启发。活动最后,北大与中南师生共同诵读《沁园春·长沙》,在湘江之畔感受百年前青年毛泽东的澎湃豪情与思想伟力。

周培源书院师生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在问渠长廊合影留念


北京大学师生与中南大学师生品读《沁园春·长沙》合影留念

随后,师生一行参观中南大学校史馆,深入了解学校的建校历程与百年传承。展陈中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记录着中南大学人艰苦创业、为国建功的峥嵘岁月,师生们深受激励。

11月9日下午,三校师生前往橘子洲景区参观,受到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毅如教授、力学系系主任方棋洪教授等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和导引。 三校师生站在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诗意江畔,体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情怀。湘江水碧波荡漾,岳麓山巍然耸立,老师和同学们沿着橘洲步道缓行,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追寻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青春篇章。

三校师生在橘子洲合影留念

此次湖南长沙访学活动增进了三校师生之间的友谊与学术交流,让周培源书院的同学们在文化浸润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人文与科学的交融中感悟青春担当。湘江之畔问渠思源,青春共话强国担当,新时代青年唯有心怀家国、矢志奋斗,方能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我们对文中提到的人士以及为交流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下列人士表示感谢:


湖南大学:毛贻齐、冯慧、何巍、赵岩、刘文洋、谢丰、于月、曹赛

中南大学:饶秋华、刘静、徐方、李东平、唐松花、肖柏军、刘志久、周德


文字、图片丨章烨、李俊睿

排版|王翔雨            

  审核|王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