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工学院友
北京大学工学部
|
北京大学官网
学院介绍
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院长寄语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院委员会
工学院办公室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讲座信息
学院公告
师资力量
资深教师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
行政人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_
未来技术学院
_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教学
通知公告
培养方案
课程安排
学业导师
常用下载
教学成果
学生工作
新闻动态
通知发布
公示信息
办事指南
下载专区
交流合作
国内合作
国际交流
教育捐赠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工会风采
办公服务
工学院办公室
在线办公
工学院友
北京大学官网
北京大学工学部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快讯
《美国化学会志》:一种简易的、永久性和功能化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方法
2007.06.25
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马宏伟小组和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
黄岩谊
">
黄岩谊
小组近日联合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通讯(JACS, 129(23), 7226-7227, 2007),报道了一种简易的、永久性和功能化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是一种商业化工材料,目前已成为微流技术、软印刷技术、生物微机电系统等的首选材料。对PDMS的表面修饰一直以来是个难点,传统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嫁接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工学院研究生吴元子等人在分析商业PDMS的化学成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在商业PDMS前体(高分子前体和交联剂两种成分)交联前,加入第三种成分即表面聚合反应引发剂,通过交联反应成功地把引发剂以共价键的形式引入PDMS的三维结构中,得到了iPDMS(initiator integrated PDMS)。结合先进的表面引发聚合反应技术,成功的实现了在iPDMS表面永久性和功能化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目标。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后续的工作,即在iPDMS的基础上开发出有特殊功能的微流器件,帮助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
马宏伟小组近日还在《大分子》上发表了关于应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进行表面聚合反应(surface 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SIP)动力学研 究的工作(Macromolecules, 40(9), 3090-3096, 2007)。SIP是一类新兴的、高效表面修饰技术,在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和其他基础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工学院研究生何建安等人根据QCM能通过共振频率的变化,灵敏的探测表面质量变化的特点,尝试了将QCM应用于SIP过程的观测,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简单的频率变化和膜厚变化的关系,并进一步实现了对SIP动力学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首次定量的动力学过程分析。此项研究成果对研究SIP有现实的推动意义。
以上相关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启动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