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20日,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及周培源基金会联合承办的“力学与交叉学科国际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论坛面向国内外各高校博士研究生,下设8个分论坛,论坛将由大会邀请报告以及普通报告构成,有来自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30多位博士同学参加了本次论坛。作为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举办旨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扬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力学领域的基础科研优势,通过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论坛合影
10月18日下午,作为论坛的预热活动,部分参会同学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活动。通过追忆往昔北大师生以知识为武器拉开民族复兴序幕的身影,同学们明确了在新时代以科技创新推动民族复兴走向高潮的志向。10月19日上午,论坛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新奥工学大楼正式拉开序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老师,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魏宇杰研究员,周培源基金会拟任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先后在开幕式致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教授、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杨荣贵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作特邀报告,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刘珂主持。
刘珂助理教授主持开幕式
段慧玲院士代表北京大学工学院进行发言,她首先强调了博士阶段对学术生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积极把握机会向专家学者提问,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她介绍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发展成就,包括高水平学术活动、开放研究环境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工学院已举办多次博士生论坛,在工学院成立19周年之际,本论坛首次在新落座的工学大楼举办。她表示,工学院依托力学学科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能源科学、航空航天及工业工程等跨学科领域。北大工学院正稳步发展,结合传统力学优势,探索新兴交叉学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段慧玲院士致辞
王天兵副院长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发言,他表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非常重要,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祝贺。他阐述了北京大学力学学科在教育科研、国防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介绍了北大力学学科于新工科建设中的关键意义,期待此次论坛能够成为北大新工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的重要平台。
王天兵副院长致辞
魏宇杰教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进行在致辞,他向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强调科研中要勇于承认不足,不必过分纠结难题,而应设定新挑战,探索未知。他还指出,进行研究时要有意识地向外拓展,并遵循科学的方法论。他认为很多人忽视了学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鼓励大家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追踪其历史线索,在评审论文时应注意内容的历史准确性和逻辑连贯性。他鼓励博士生们不要自我苛责,要静下心来、久久为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才能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魏宇杰教授致辞
孟庆国研究员代表周培源基金会进行发言,他指出博士生涯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相互交织的阶段,鼓励通过模仿、改造和提升科研观点来增强自己的研究实力,提倡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知识。他强调清晰的逻辑、明确的思路、独立的学术思维、中文文学素养以及英文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最后分享了“知识决定事业,理想提升格局,勤奋把握人生”的座右铭,祝愿大家在未来两天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汲取更多知识养分。
孟庆国研究员致辞
在随后的邀请报告环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教授首先作题为《网络科学 25 年:进展与挑战》的邀请报告。汪教授首先回顾了他的学术生涯,并深入探讨了网络科学领域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他强调了网络动力学方程在网络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诺贝尔奖得主关系网等案例展示了其跨学科应用价值。突显了网络科学这一跨学科领域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广阔前景。
汪小帆教授作邀请报告
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作题为《从平面到立体的微纳结构三维组装方法 》的邀请报告。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方法上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力学原理和跨学科的方法来开发一种新的三维电子器件制造技术,这些器件具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优异的性能以及新功能。
张一慧教授作邀请报告
北京大学工学院杨荣贵教授作题为《光热界面:怀疑、常识与创新》的邀请报告。报告分享了芯片热管理和太阳能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者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共同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
杨荣贵教授作邀请报告
在特邀报告交流环节,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宋洁教授进行发言,她表示本次论坛的邀请报告不仅激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也为产业界和跨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她鼓励所有学生既要注重完成短期学习任务,也能够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共同促进相关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宋洁书记发言
19日下午和20日进行了分论坛的学术报告和交流,128位优秀博士分享了各自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主题涵盖力学与机器人、力学与航空航天、力学与未来能源、力学与先进材料、力学与海洋工程、力学与工业软件、力学与人工智能、力学与医工交叉8大方向。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同学们得以探索各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挑战,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讨论,有16位参会博士生的报告被评选为“优秀报告”。
会场掠影
除了正式的报告和问答环节外,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置了师生圆桌论坛环节。各分论坛邀请北大在职教师,与参会同学们面对面交流领域前沿与科研心得。师生们就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应对学术压力与生活平衡之间的冲突、如何培养和保持研究生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以及如何在当前的学术竞争环境下提升就业竞争力等同学们切身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环节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原定半小时的讨论仍意犹未尽,许多分论坛甚至自发加长时间。
分论坛现场
闭幕式上播放了北大同学们自制的论坛精彩瞬间剪影,并由论坛组委会宣读了优秀学术报告获奖者名单。由北京大学工学院黎波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至此,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力学与交叉学科国际博士生论坛”完满结束。
获奖同学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