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工学院院友返校活动之——“爱我工学”五四主题作品征集选登(七)
2015.02.26

    2014年春夏之际,为配合北大建校116周年校友返校活动,同时也为工学院重建十周年庆典做准备,工学院院友会组织了院友返校系列活动,邀请工学院友重返燕园。众多院友携亲友回到母校,重温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院友返校活动,是“青春、传承、筑梦、启航”主题系列活动的序幕,随之而来的一组组音符都将为工学十年添加注脚,奏响恢弘乐章。

    博雅塔下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未名湖畔的天光云影,日暮斜阳……这是所有北大人抹不去的记忆,割舍不下的时光。从3月初开始,工学院院友返校活动就以 “爱我工学”五四主题征集拉开序幕,向院友征集记录在院时光为主题的作品,形式包括文稿、书画作品、学院院歌、诗歌、视频、老照片、微电影等,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广大院友的积极响应和正面评价。我们从来稿的作品中择一部分,分期登载,以飨读者,亦向北大工学人的青春传说致敬,展示传承不息的工学精神,与才华灵气火花碰撞而奏出的交响——


 

七律——祝北大工学院重建十周年

 

进取求实教学忙,北工今岁庆吉羊,

端府故林非旧貌,燕园佳境理新装。

三春雨露滋桃李,十载弦歌育栋梁。

戮力共圆中国梦,杏坛美誉永流芳。

 

作者:王祖华,土木工程系48届院友。

91岁高龄的王祖华老院友特为母校工学院重建10周年赋诗一首,以表对母校发展的祝贺!

 


 

我们那代人的拼搏精神

—一个工学院老校友的点滴回忆

魏万(1952级工学院化工系)

                 

    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很多事情,可不见得每件事情都会留下深刻记忆。我是1949年9月入学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而今已是耄耋之年。回忆起自工学院参军直至离休亲历的几件事,那些年代经历的峥嵘岁月,那代人的拼搏奉献精神,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建国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大学理工科学生以及高中毕业的进步青年参加海军。1950年1月我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被组织选送到大连海军指挥学校速成班学习,1952年7月,分配到东海舰队从登陆舰航海员干起,历经潜艇航海长、副艇长岗位锻炼,1956年秋调任潜艇支队航海业务长。1958年7、8月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驻青岛的潜艇一支队部分潜艇南下舟山群岛穿山港归建北海舰队。位于东海海区的穿山港,自然条件比青岛、旅顺近海复杂得多,海、空敌情也比较复杂。当时的海军“航路指南”明示,穿山港仅有西口可以进出,但这条仅有的航道两侧均有浅滩,倘若有两船在航道交会,极易搁浅,很难机动。从战备观点看,开辟航程较近的穿山港东口航道意义重大。然而,最大的问题是,穿山港东口到底能不能通航?海军首长对这个问题放心不下,舰队首长也没多大把握。经验丰富的老艇长都知道东口航道狭窄险恶,海区非常复杂,航海问题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出大事故。对此,支队首长向我提出要求,千方百计想办法、确保潜艇从东口安全进出。领受任务后,我找出大比例尺海图及港图,对照“航路指南”上白纸黑字的“禁航”二字,在两侧密布暗礁和多处湍流、最窄处只有1.4链的穿山港东口航道区域仔细勘测最佳航线,组织各艇艇长、航海长反复进行方位避险图上作业,熟悉情况后我再组织大家驾驶一艘辅助船开始涉险试航,通过实际进出演练掌握复杂险难海况下的战术应对,最后组织潜艇用双电机中速一级战备进出并安全通过。在离潜艇训练区较近的长涂港,其北口情况与穿山港东口航道类似,狭窄陡险并且也被“航路指南”列为“禁航”,经潜艇支队首长批准,我们采取同类方法在这里又开辟了一条捷径航道,再次改写了“航路指南”中的“禁航”规定。这两条航道沿用至今,勇闯“禁航”区的经历更使人终生难忘。

    1979年10月我调任国家海洋局。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发展海洋事业的要求,1982年国家海洋局由海军领导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海洋局官兵集体专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1985年国家决定在沿海专属经济区迅速建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Data  Buoy  Network  System)。这种专业浮标须能在恶劣条件下将观测到的水文气象资料自动定时传输数据信息,要求能够抗严寒酷暑、高湿高盐并避免剧烈摇摆,特别是对体积小、功率大、技术性能强的电池、电脑等核心部件要求更高。鉴于国内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单位当时没有并且也无法在短时期内研发成功,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以及海洋石化系统等都积极报请国务院批准进口引进这套专业系统。国家海洋局认为建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是海洋系统的基本职责所在,任命我为科技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英国引进MAREX型浮标技术系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率代表团加强资料分析研讨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克服缺乏外经外贸经验的困难,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奔波于英国各地有关企业部门实地考察浮标产品性能及技术系统使用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无法引进PEKICO无线电信息传输系统(军品嫌疑)的情况下,我根据实际情况勇于负责,临机决定改为引进军民两用的ARGOS卫星信息传输系统,并通过艰苦谈判为国家尽量节省外汇。投入正常使用后的实践证明,这套专业系统的引进应用非常成功。在沿海专属经济区建立的海洋资料浮标系统,为国家海洋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这项工作先后获得部级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为国家气象局以及海洋石化系统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1987年,按照中美两国科技协定,美方负责在西雅图太平洋海洋中心(NOAA-PMC)为中国培训两名海洋调查船高级船长。因美方要求条件极为苛刻,培训对象实在难以寻觅。国家海洋局外事部门几经考虑,再三动员我应试“救急”。我首先按要求提交了一篇英文论文综述,分析欧、美、日海洋调查船概况及我国海洋调查设备与技术应用的差距和改进办法,之后美国海洋大气局外事处长等四位专家专程来华对我进行面试,并最终得到确认。飞抵美国西雅图之后,根据二十多年航海业务长经历,参考各国高级船长管理经验,我有针对性地钻研4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高级船长技术资质要求。从航海有关的天文、地理等环境条件和电子海图仪等仪器设备入手,我全面系统地分析掌握美国海洋调查设备与技术应用的先进经验。譬如,美国远洋科学考察船配备直升飞机以及地貌水声测量仪等自动化电子设备,而这些我们都没有;配属的医疗保健设备全面、现代、先进,船员文化教育程度也远远高于我们;高级船长任务要求与掌握应用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也与我们有具体区别。在掌握基本情况后,我又深入钻研海洋水声学原理、GPS中的“伪距”原理、用FFT进行波谱分析等高精尖应用技术。时年我已55岁,为了高标准地完成学习、参观、研讨、实习等系列培训安排,我禅精竭虑、夙夜在公。由于专业测试优秀,美方三次增添培训内容,实习船由一艘增加为三艘。通过美国4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高级船长资质考试以后,美方破例安排我到中国人从未去过的海岸警备队指挥室观摩,还安排我接受当地电视台特邀采访。如期归国后,我被推举为国家海洋局高级船长任职资格评定委员会主任。1989年10月国家海洋局成立“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中国海监总队”前身),我被任命为调度指挥中心总工程师,到1991年7月离休。

    六十五年间,如同白驹过隙。而今垂垂老矣,所幸看到我国现代化海军日益强大,更可喜的是伟大祖国正在由大变强,此生无憾矣!欣逢母校北京大学工学院重建十周年,谨此笔录点滴回忆,藉此响应“爱我工学” 纪念活动,聊表八秩晋三校友情怀。

 

写于2015年2月12日